霞浦是閩東最具潛力的沿海大縣,海岸線綿延曲折,大港口水深面闊,在閩東環三都大開發中,霞浦具有其他沿岸無法替代、一方獨有的核心地位與地理優勢。海域面積28897平方公里,淺海灘涂面積 104萬畝,大小島嶼194個,海岸線長404公里,其中深水岸線60.6公里,可建造1-50萬噸碼頭泊位183個。
霞浦,位居臺灣海峽西北岸,地處福建省東北部,陸地面積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9592.6平方公里?,F有12個鄉鎮、2個街道,全縣總人口53萬。
歷史悠久。霞浦是閩東最古老的縣份。晉太康三年(282年)建溫麻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撤并于原豐縣。唐武德六年(623年)復縣,改名長溪,不久遷治連江,改稱連江縣。長安二年(702年),與連江分治,復置長溪縣。唐開成年間分設感德場(后升為寧德縣),宋淳祜五年(1245年)分置福安縣。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為福寧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為福寧縣,成化九年(1473年)復為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為福寧府,以原福寧州地置霞浦附郭縣。乾隆四年(1739年),分置福鼎縣。至清末,素為閩東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民國2年(1913年)廢府留縣,民國24年,以第四區分設柘洋特種區(后改為柘榮縣)。新中國成立后,霞浦縣建制不變,今隸屬寧德市。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縣歷史,素有“閩浙要沖”、“魚米之鄉”、“海濱鄒魯”的美謄,曾是閩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區位特殊。位于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北連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東與臺灣島隔海相望,是連接沿海兩大經濟發達地區的必經之地。福寧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橫貫全境,軍用機場投入使用、民用機場即將動工建設,三沙港并入寧德港擴大開放,距離溫州、福州的陸路交通里程均為160公里,凸現閩東北“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的雛形。
山海兼備。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三級階梯狀下降,西北峰巒聳峙,最高峰“目海尖”海拔
物產豐富。霞浦是“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海洋魚類700多種,灘涂生物200余種,主產大黃魚、石斑魚、彈涂魚和海帶、紫菜、牡蠣及蟹、蟶、蛤、蚶等,沙江劍蟶、牙城七都、鹽田花蛤飲譽省內外,年水產品總量均在30萬噸以上,居福建省各沿??h(市)的第二位。東吾洋沿岸晚熟荔枝、龍眼和沙江榨菜、崇儒李干及元宵茶、富鋅茶等特產聞名遐邇,花崗巖、硅石、海砂、高嶺土等均占有一定的優勢?! ?span lang=EN-US>
臺緣深厚。三沙港距臺灣基隆港僅126海里,西洋島離臺灣西引島僅10海里,兩岸語言相通、習俗相近、感情相融,漁民長期同海區作業,人員、貨物來往十分頻繁。1979年,省政府在三沙鎮設立全省首個臺胞接待站,率先開展對臺小額貿易和漁工勞務輸出業務;2004年,三沙口岸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六個臺貨海上快運試點口岸之一;2005年,三沙口岸又被省政府確定為臺輪停泊、維修點;2006年,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準在三沙鎮建設“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
景觀獨特?!昂以础睏罴蚁?,列入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山、海、川”三大景區之一;赤岸,是唐代日本高僧空海大師“入唐求法漂著地”;“八閩古剎”建善寺,屬于佛教溈仰宗創立者靈佑禪師的“出家修行之地”;“中國道教名山之一”葛洪山、“畬族小說歌發祥地”白露坑、“明洪武年間為抗御倭寇而建”大京城堡及沿海天然沙灘、島嶼、港灣各具特色,具有發展旅游產業的較大優勢。
人文薈萃。地處沙江鎮小馬村的“黃瓜山貝丘遺址“,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古往今來,相繼涌現愛國詩人謝翱、畬族歌王鐘學吉及著名歷史學家、書法家、考古學家游壽,著名易學專家、福建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黃壽祺,國務院原秘書長杜星垣等一批仁人志士,中共閩江特委領導人馬立峰、施霖、葉飛、曾志等前輩先后在此開展革命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