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寧德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
寧政辦〔2016〕187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寧德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8月11日
寧德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對農業農村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綱領性文件,而且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六新大寧德”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策部署,對發展現代農業也提出了高要求??茖W編制好“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主動對接國家、省、市的政策與項目支持,對指導寧德市“十三五”期間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以上背景,特制訂《寧德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
產業范圍:農林牧漁。
區域范圍:寧德市所轄行政區域。
《規劃》的期限為2016年至2020年。
《寧德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簡稱《規劃》)是寧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專項規劃之一,是一部具有區域性和專業性的規劃?!兑巹潯芬渣h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各級政府有關現代農業發展的文件和規劃為依據,緊密結合實際,在全面分析寧德市“十二五”時期現代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產業和區域布局,從而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規劃力求科學性、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寧德未來一段時期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十二五”時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寧德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百姓富、生態美”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以實施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為抓手,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寧德市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15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4.85億元,比增4.6%,其中:農業產值203.31億元,比增4.6 %;林業產值24.42億元,比增3.71%;畜牧業產值27.09億元,比減4.35%;漁業產值181.73億元,比增6.3%。2015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1元,比增9.6%?!笆濉逼陂g,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4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4%,增幅居全省設區市前列。主要工作成效突出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十二五”期間,寧德市農業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沿海藍色農業產業帶、山區綠色農業產業帶和城郊平原高優農業示范區的“兩帶一區”發展格局初具規模。農作物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特色產品逐步向優勢產區集中,大田糧食與非糧作物種植面積比例由2010年的59.1∶40.9 調整為2015年的53.7∶46.3。山地農業多維、立體開發不斷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循環生態農業發展,累計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3.2萬戶。休閑觀光農業有新發展,建立國家休閑農業示范點5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8個。涉農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互聯網+農業”成效顯著,2015年電子商務實現的銷售農產品收入約占全市農產品銷售總收入15%以上。農業品牌快速發展,至“十二五”末, 全市“三品一標”產品總數達249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60個、產地認定面積13.2萬畝,綠色食品72個、基地監測面積5.2萬畝,同時創建了福安市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12.2萬畝。經農業系統認證的有機生產企業4家、產品8個。桐江鱸魚、霞浦榨菜、霞浦晚熟荔枝、福鼎檳榔芋、福安巨峰葡萄、穆陽水蜜桃、福安刺葡萄、福安芙蓉李、壽寧高山茶等9個產品獲準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獲證產品數量居全省前列,受保護產地面積達35萬多畝。涉農類中國馳名商標22件、福建省著名商標148件,坦洋工夫榮膺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全球合作伙伴。
2015年底全市耕地面積206.75萬畝,“十二五”期間全市完成基本農田改造32.79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32.41萬畝,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耕地產出率持續提高。據統計,2015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94.9萬畝、產量64.06萬噸,分別比2010年減少7.41萬畝、1.63萬噸,主因是全市雙季稻面積從2011年的28.1萬畝減至2015年的18萬畝。食用菌(鮮)產量99.8萬噸,比2010年增36.71%;茶葉面積102.97萬畝、產量9.3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14.68%、51.71%;水果面積59.17萬畝、產量41.01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5.89%、59.91%;蔬菜面積122.71萬畝、產量133.15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14.19%、20.86%萬噸;中藥材面積18.46萬畝、產量5.78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130.75%、277.78%;肉蛋奶總產量11.28萬噸,比2010年增19.2%。水產品產量88.6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31.96%,其中:海水養殖產量達64.4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44.01%,形成了大黃魚、海參、紫菜、海帶、鮑魚、大彈涂魚等區域特色優勢養殖品種,成為全國大黃魚主要產地和全國“北參南養”的主產區。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23.67萬千瓦,比2010年增13.37萬千瓦,增長12%。全市建立連片500畝以上糧食產能區37個、高產創建萬畝區15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1個、福建農民創業園及示范基地9個、市級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區11個、山地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80個、竹業科技示范園2個。設施農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至2015年底,全市建成各類設施農業面積達10萬畝,年產量14.5萬噸、年產值7億元;設施漁業建設速度加快,全市新增灣外深水大網箱及大圍網100余口,池塘改造5400多畝,高位池養殖面積5200多畝,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和蕉城三都澳大黃魚產業園區建設有序推進。
“十二五”期間,全市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14家,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57家,分別比2010年增加271家、36家;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90家,比2010年增加70家,其中10億元以上4家。其中:57家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總產值154.9億元,銷售收入150.5億元,利稅2.09億元,出口創匯6.21億美元;帶動基地種植面積54.49萬畝、牲畜飼養量55.55萬頭;帶動農戶近34.36萬戶,其中訂單聯系農戶8.32萬戶,農戶從產業化經營組織中得到收入43.37億元?!笆濉逼陂g寧德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態勢良好,2015年寧德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達441家,從業人員5.45萬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9.12億元。
“十二五”期間,農業“五新”推廣應用步伐加快,全市共引進、示范和推廣新品種298個、新肥料18個、新農藥47個、新技術50項、新機具7.24萬臺(套),培訓農民 12.66萬人次;建立各類農作物優質、專用、高效新品種示范片180萬畝,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51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3%,比“十一五”末提高5個百分點,全市主要糧油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3%、優質專用率達83.6%,蔬菜良種覆蓋率達93.7%,主要農作物、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32.54%、29.17%。全市11個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區科技應用水平顯著提升,開發種植高優農業作物面積1.35萬畝,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0.73萬畝,帶動農民增收8783萬元。依托福建農林大學(古田)菌業研究院成立“6•18虛擬研究院食用菌(古田)分院”,5家上市輔導企業成效明顯,1項科研成果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七屆福建紫金科技創新獎;全市完成部、省、市級漁業科研項目29項,獲得科技成果2項,發明專利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寧德市大力實施“院市合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積極探索科技支撐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的新模式和新途徑,進一步推動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
農業招商引資持續拓展, 充分利用寧德投洽會、9·8投洽會、海峽論壇、農博會等各種招商平臺,圍繞寧德農業產業和重點合作領域,積極組織農業部門和農業企業參與各類招商活動?!笆濉逼陂g共簽約農牧業合同外資項目42個(其中臺資16個),合同利用外資8300萬美元,其中臺資33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800萬美元,其中臺資2600萬美元。寧臺農業合作取得新成效,農業雙向交流更加深入,合作規模和層次不斷提升,農業合作示范推廣效果顯著?!笆濉逼陂g共組織農業企業和技術人員赴臺交流26批312人次,接待臺灣來寧從事農業經貿洽談、學術交流的人員達420人次,引進臺灣優良水稻、果蔬、茶葉、食用菌等品種150個,先進適用技術55項,先進設備165臺(套),培育10個市級十大寧臺農業合作示范基地。農業山海協作不斷深化,共建產業園區加快發展,累計對接山海協作農業簽約合同項目138個,總投資93.8億元;推介山海協作農業招商項目276個,總投資220億元。農業“走出去”再上新臺階,累計組織18批70家農業企業參加國際知名展會,宣傳推介優勢農產品、開拓國際市場。
穩定和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寧德市耕地落實了延包政策。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認真抓好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建設,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寧德市逐步推廣實施,農業信息體系建設加快,各個縣(市、區)全部開通和建設了12316農業服務熱線及農業信息網站,所有鄉鎮都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站。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進一步完善,寧德市126個鄉鎮(街道、開發區)、2181個行政村(社區)均實行了會計委托代理或電算化統一監管,100%的村實行村級財務公開、95%村達到規范化要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扎實推進,試點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在全市范圍全面推開。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全市109個涉農鄉鎮均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流轉土地面積達50萬畝,占耕地面積24.31%。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成立家庭農場342家,擁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590家,其中:在全省公布的農民合作社規范社名錄有420家,已有15家國家級示范社、79家省級示范社、208家市級示范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總數12.5萬人,出資總額196億元,統一組織銷售農產品總值19.1億元,實現經營收入11.69億元,可分配盈余3.51億元,帶動非社員農戶9.1萬戶。
七、農民人均收入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