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我國東部沿海中段,臺灣海峽北端,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交接地位,處于福州經濟圈的北緣,閩浙交口地帶,是寧德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其前身是1997年在東湖塘華僑農場基礎上成立的閩東華僑經濟開發區,1999年5月經福建省政府批準,成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6年4月閩東華僑經濟開發區與閩東工業園區整合更名為福建東僑經濟開發區。2012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僑開發區管轄區域主要包括寧德新城區和工業集中區兩個部分。新城區位于寧德中心市區東面,規劃面積16.7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下轄8個社區,總人口約10萬人。區內市政、生活基礎設施完善,人氣商機快速聚集,宜居宜業環境日趨形成。東僑工業集中區總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由塔南園區與漳灣園區組成,已開發建設面積約5平方公里,目前落戶企業93家,其中工業生產性企業72家,已投產41家,產值上億元22家,呈現電機電器、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為主導,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機械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
近年來,寧德市委、市政府提出“東擴面海,北展南移”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城市發展重心向東湖區域拓展,東僑開發區的各方面優勢進一步凸顯。一是宜業宜居聚人氣。“城在海邊,湖在城中”是東僑宜居環境的寫照,沿著福寧路這一軸線,3800畝東湖和2000多畝西陂塘點綴著東僑區域的城市組團和產業組團,城市運營者和建設者依山臨湖裝扮著東僑,環東湖生態景觀項目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經過16年的開發建設,東僑已嬗變成山水秀美的宜居之城,閩東的首席代表和對外窗口,是閩東人流聚散地。二是交通便捷聚物流。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推進,東僑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組團內部、組團與組團之間、組團與外部聯系都有便捷的路網相連,金馬路—蕉城南北路—閩東路形成城市內環道,把東僑開發區與蕉城連為一體,即將建成通車的福寧北路,將東僑城市組團與產業組團連為一體,促進了城市和產業的互動發展。在對外交通上,沈海高速兩個互通口在東僑,已建成的溫福鐵路動車站和剛獲立項審批的衢寧鐵路技術編組站在東僑,8#、9#碼頭緊貼東僑,寧武高速和衢寧鐵路將把寧德的臨港優勢和東僑的區位優勢向內陸地區延伸輻射。特別是隨著廈深鐵路的即將通車,長三角、寧德、珠三角真正連為一體,寧德接受兩州輻射將更加明顯,東僑發展的優越區位將進一步促進物流聚集。三是配套完善強支撐。今天的東僑市政設施配套完善,東湖南岸有華僑小學,北岸有即將建設的寧師附小新校區,臨西陂塘建設東僑實驗小學,東僑中學建成,幼兒園在建,市醫院新院即將投入使用。以沃爾瑪、萬達廣場、中益家居為中心的三大商圈雛形形成,金融機構陸續入駐東僑,其它設施正在逐步完善,這些都進一步完善了東僑的城市功能。四是服務優質促發展。本著“企業發展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追求,企業發展的重點就是我們工作的要點,企業發展的成效就是我們工作的成果”這一理念,不斷完善優惠政策,改進服務方式,先后出臺了扶持工業、商貿流通、建筑金融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鼓勵發展總部經濟若干意見,并嚴格兌現到位,以支持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經過16年的建設,東僑從一片農墾灘涂發展為寧德中心城市主要部分,已成為市本級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平臺,形成了工業化與城市化共同推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