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經濟開發區
福安經濟開發區位于福安市南部,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寧武高速、104國道貫穿全境,省道小浦線穿越東西。沈海高速公路和溫福鐵路均由開發區南邊經過,白馬港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類口岸對外輪開放。開發區原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現代管羅江街道,轄8個村、1個社區,轄區面積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萬人。
福安經濟開發區原名“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是1988年5月由寧德地區行政公署寧署[1988]139號文批準成立,1991年4月經福建省編制委員會閩編[1991]85號文批準為副處級機構,核定行政編制45名,1998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1998]119號文確認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6年3月,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經國家發改委公告為第四批通過審核的省級開發區,并更名為福建福安經濟開發區。同年,國家國土資源部2006年第14號公告,落實了福建福安經濟開發區四至范圍,規劃面積500公頃。
目前,開發區擁有規模以上企業59家,初步形成冶金鑄造、有色金屬、電機電器、能源機械、食品包裝等行業為主的工業體系。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93億元,年財政收入2億多元?;A設施趨于完善,完成羅江大道“白改黑”二期工程;江濱大道A段及防洪堤工程、賽江經濟總部大樓等項目已全面動工建設;全面完成鶯歌大道征地及填土工作,目前正進行110KV及35KV高壓線路整改遷移;賽岐鐵合金廠周邊地塊三舊改造順利推進;江濱道1號、源美商住小區、海通花園、
賽江世紀城、嘉美半島公館等房地產項目已進入銷售階段;萬城金蘭灣、賽河江濱首府等房地產項目已動工建設;工業園區排洪設施及路網建設不斷完善。
福安畬族經濟開發區
福安畬族經濟開發區是我省唯一的少數民族經濟開發區,1998年正式成立。按照《福安市穆陽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鎮總體規劃》,規劃到2030年開發區建設用地面積達9.79公里,工業集中區建設面積達5公里;規劃到2015年鎮域人口達8.5萬人,城鎮化水平達55%。截止日前,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已完成全部征地手續的工業用地3071畝;已完成報批1661畝;正在報批的815畝;已出讓土地888畝;正在出讓的土地237畝。目前確定入駐企業20多家,申請用地企業上百家。隨著省重點項目——益聯遠大可建新材料一期、醫療保健器材、電機電器、食品加工等企業的陸續建成投產,投產,可實現年產值400億元。目前開發區已完成了新區主、次干道和江濱路、民族村村道硬化、綠化達10萬平米;賽江中下游防洪堤工程穆陽溪段建設、省道下浦線改造、3.5萬伏高壓輸變電線路和變電設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改制創辦了“福安畬族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等。
福安市甘棠工貿集中區
福安市甘棠工貿集中區,規劃總面積3000畝,分兩期開發,首期工業用地1500畝,投資概算11億元。甘棠工貿集中區發展定位以電機電器制造及其他新型加工業為主導,以現代物流服務業和科研產業為配套,建設賽甘下區域經濟,科技環保型中小企業集群和新技術應用研發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優勢集中的特色經濟新區。
甘棠工貿集中區自2007年啟動以來,通過招商引資,吸納29家企業入駐集中區投資興業。經過幾年不懈努力,現已有14家企業相繼建成投產,并完成了下水道、明渠、水、電、主干道路網、綠化等多項基礎設施建設,至今累計完成投資10億多元,其余企業正在建設當中。2013年園區實現產值18億元。
福安灣塢工貿區
福安灣塢工貿區瀕臨三都澳白馬港,沈海高速、福溫高鐵及在建的沈海高速復線、即將動工的寧衢鐵路均穿區而過,距臺灣基隆港100多海里,海陸交通十分便捷。灣塢工貿區總體規劃控制面積78.12平方公里,其中園區建設用地面積22平方公里。東與福安市溪尾鎮毗鄰,西鄰白馬港河畔,北與福安市賽岐鎮接壤,南臨官井洋。目前灣塢工貿區已完成征地8000多畝,其中供地3994畝,已完成報批的土地2600多畝。已完成主要道路、碼頭、供水、供電等基礎配套設施,在建疏港鐵路、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已建成投產或部分建成投產的有大唐火電、鑫茂冷軋硅鋼、鼎信鎳合金、鑫久鋁合金壓鑄、新遠船廠、同濟船廠、茂源船廠、華泰鋁業等項目,工業產值1000多億元,形成船舶工程制造、不銹鋼一體化和新能源等臨海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