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春天,又是一曲“春天的故事”。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在燕趙大地“誕生”這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堪稱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歷史性的重大決策,總能回蕩起所處時代的澎湃音律。如果說,從深圳經濟特區到上海浦東新區的設立,彈奏出中國改革開放“階段升級”的旋律,那么,雄安新區的設立,則唱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強音。它們共同承載著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前行的歷史使命。
任何真刀真槍的改革,無不是現實課題的回響。集政治、文化、經濟等中心于一體,聚萬千資源于一家,北京市雖坐擁首善之都的“身份”,卻也有不堪承受之重,“患”上了人口增長過快、交通擁堵、能源匱乏、環境污染等“大都市病”。此“病”有何良方“醫”?唯有改革,必須變革。從通州擔當北京副中心,到雄安承載非首都功能,這些有序“讓渡”,客觀減輕了北京的發展壓力,也給通州和雄安帶來了發展新機遇。
圖:新華網無人機隊航拍河北省安新縣。
圖:新華網無人機隊航拍河北省容城縣。
圖:新華網無人機隊航拍河北省雄縣。
圖:新華網無人機隊航拍河北省白洋淀。
回眸定睛,雄安之地非同尋可。這片新區之規劃,實屬精心謀劃之作,其間屢經調研考察、會議座談,為其注入了科學規劃的基因。規劃中的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涵蓋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而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又使得該區域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先天優勢”。
雄安一出,風華正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研究決定和部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奠定了堅實基礎。新區規劃的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已然超過深圳的1996平方公里和浦東新區的1210公里,其恢弘氣象溢于言表。雄安之廣闊,不僅有利于深入推進京津冀實現協同發展,更有利于打造長三角、珠三角之外的社會經濟“第三極”。
然而,雄安新區的歷史使命,遠不止于此。審視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雄安新區的“七大任務”,除了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等“一般課題”,更有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的“特殊課題”。由此也決定了雄安新區建設任重而道遠,必須以更強大的改革精神、更豐富的創新舉措,在這塊土地上繪出更大、最美的畫卷,才能使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引擎”,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春天里的故事,一個“圓”是階段,更是起點。春臨雄安,大美尚遠,更須放足眼量,瞄準發展、改革、民生,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方能無愧于人民和歷史的千鈞重托。(來源:央視網)